近年来,许多用户反映频繁接到自称“和信贷”平台的电话骚扰,内容多为贷款推销或债务催收。这些电话往往在非工作时间拨通,甚至一天内重复多次,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。这种现象被称为“信贷轰炸电话”,已成为金融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。尽管监管部门多次出台政策整治,但部分机构仍通过更换号码、隐藏归属地等方式规避监管,导致问题难以根除。
这类电话的泛滥与部分金融机构的业绩压力直接相关。为了完成放贷指标,一些机构通过购买用户数据或利用内部信息,向潜在客户进行“广撒网”式推销。此外,部分第三方催收公司为提升回款率,会采取高频拨打电话、言语施压等手段。技术门槛的降低也让骚扰变得更容易,例如虚拟号码、AI语音呼叫等技术的滥用,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。
用户可通过以下方式减少骚扰:首先,在接到陌生推销电话时直接挂断,避免透露个人信息;其次,使用手机自带的拦截功能或第三方安全软件标记骚扰号码;最后,向工信部“12321”平台或银保监会投诉举报。若遭遇威胁或恐吓,务必保留录音证据并报警。同时,建议定期查询个人征信报告,防止信息被冒用。
从长远看,根治这一问题需多方协作。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,完善“白名单”制度;金融机构需优化营销方式,避免过度依赖电话推销;而技术平台可通过AI识别和拦截骚扰号码。此外,公众金融素养的提升也至关重要,只有消费者增强防范意识,才能从源头减少此类乱象的发生。
下一篇:境外电话轰炸:识别拦截与防骗指南